近年来,景洪市勐罕镇按照“资源共享、功能互补”原则,将曼空岱、曼空迈、曼峦站3个村民小组串联成“小熊猫体育直播组团”,打造“三曼乡村旅游综合体”,引导村民主动融入农文旅产业发展,实现文旅业态持续丰富、农民综合素质逐步提升、村集体和村民收入逐年增加、全域旅游格局初现雏形。
2024年以来,“三曼乡村旅游综合体”累计接待游客4.34万人,村集体经济增收3.9万元,走出了一条传统文化在保护中创新发展、乡村旅游在厚植民族团结情怀中不断繁荣的双赢之路。
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,将农户融入产业链中,推动美丽乡村向“美丽经济”转变。以农村人居环境深刻重塑为目标,以农民的村庄农民建为原则,尊重乡土风貌、传统文化和农民意愿,通过以工代赈的方式,广泛发动群众投工投劳,鼓励引导农户打造一户一景庭院景观,开发苗圃花卉、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等业态,建设村在林中、路在花中、人在景中的宜居宜业宜游乡村,打造“家门口”产业。
以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为基础,通过构建“合作社+企业+产业大户+农户”的发展模式和巩固农户与产业、农民与集体之间的利益链接,不断提高文旅业态开发、闲置资源整合、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等组织化水平,将田园风光、生态景观、民族文化转变为产业优势,打造一批接轨市场需求、可持续发展的常驻业态,帮助小农户进入大市场,让农民创业增收更有底气。2024年以来,“三曼乡村旅游综合体”陆续开发餐饮、民宿、科普研学等文旅业态8家。其中,农户增收最高达15.5万元,最低2万元。
以农文旅融合发展为重点,加快推动橡胶、热带水果、生态蔬菜种植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,在补链、强链、延链上精准招商,引进农特产品、文创产品、餐饮等企业入驻,探索开发雨林研学科普、热带果蔬观光车间、果蔬采摘体验等项目,实现一二三产深度融合。目前,“三曼乡村旅游综合体”建成胶林公园1个,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馆6家,推出研学路线条,乡村旅游品质不断提高。
围绕“吃住行游娱购”开发文旅新业态,助力观光式旅游向体验式旅游转变。从保护特色传统村落整体风貌出发,盘活闲置农房、宅基地、池塘等资源,打造餐厅、酒吧、咖啡厅、精品民宿等,促进联动消费,助农增收。2024年上半年,“三曼乡村旅游综合体”开设了“幸也”品牌咖啡店、“云上春天”茶亭、“花满楼”鲜花饼店、水塔咖啡店,试营业民宿2栋,总营业额突破31万元。
努力塑造特色品牌。通过设计村寨标志、推广文创产品、丰富文化体验等方式打响乡村IP,设计1套明信片绘画、3张咖啡标签、7个傣陶文创音板。同时,邀请网红博主、综艺剧组、媒体参访团等开展宣传推介,形成多维度融合的旅游宣传营销体系,进一步提升知名度,以文化软实力助力群众再增收和乡村振兴同频共振。
做活节日经济。利用节日契机开展形式多样的线上线下促销活动,深入挖掘民族节庆、传统节日等旅游资源,将美食、购物、艺术演出、文化体验等多类业态“串珠成链”,以节庆活动聚人气、引客流,形成融合式的文旅消费新热点。
做好人才引育留用文章,以淳朴民风、和谐乡风为基础,以深厚资源优势为支撑,以良好发展环境为核心,积极招引青年企业家、网红博主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人才投身乡村振兴,激活示范带动效应。
聚焦本土人才挖掘应用,将产业大户、返乡青年、民间工匠等纳入人才储备库,综合运用产业培训、外出学习、企业帮带等形式提高农民综合素质,发展一批乡村主播、文创店主、导游等本土人才,逐步组建懂经营、善管理、有素质的“乡村CEO”队伍。同时,发动各领域、各行业人才组建工作专班,在村寨建设、产业开发、经营管理等方面进行陪伴式成长。截至目前,已培养90名乡土工匠和产业带头人,带动27户开发乡村旅游业态,充分发挥示范引领效应。
聚焦咖啡茶饮、文创手作、网红小院等新型业态,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,提供更多“家门口”就业机会,有机融合人才队伍成长和乡村产业发展,提高新时代乡村生活的吸引力和影响力,让本村人才回得来、外来人才留得住,构建产业兴、人才聚的良好局面,形成看得见、能参考、可持续的示范带富效应。(任欣桐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