熊猫(体育中国)官方网站

2024年中国“最佳旅游乡村”数量世界第一!全新的“乡村漫步”改变你对的审美-
位置: 首页 > 熊猫动态 > 行业新闻
2024年中国“最佳旅游乡村”数量世界第一!全新的“乡村漫步”改变你对的审美 作者:小编    发布时间:2024-12-13

  年轻人到乡村,也正在成为一种趋势,散落在各地的小众宝藏目的地被挖掘,“乡村漫步”成了疲惫生活的解药。

  阿者科村位于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,世界文化遗产哈尼梯田核心区,是世界上唯一一处保存良好的哈尼族古村落。

  电影《无问西东》中,黄晓明饰演的陈鹏带着章子怡饰演的王敏佳回到家乡,影片中满是“蘑菇房”的村子,里面的村子就是阿者科村。

  “蘑菇房”是阿者科村极具特色的哈尼族民居建筑,状如蘑菇,它的墙基用石料或砖块砌成,哈尼先人把土基墙砌得笔直整齐,把屋架搭得稳当结实,屋顶用多重茅草遮盖成四个斜面,滴水不漏。楼房分上、中、下三层,下层关牲畜,中屋住人并存粮食,上层堆放杂物。房屋因其特别的结构形式,具有良好的保温散热性能。

  这里的民宿背靠哀牢山,面朝无尽的梯田云海,装修追求本土特色,体现乡土性,每间客房都有着独特奇妙的观景视角。

  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桃坪村,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,是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核心区,也是茶马古道、大九寨等旅游环线的重要节点。

  桃坪村以独特的碉楼和传统民居建筑闻名,被誉为“羌族建筑艺术活化石”和“神秘东方古堡”。

  桃坪村的碉楼营造技艺,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碉楼民居大多以众皆依山居止垒石为室,就地取材,以土石为原料,不绘图、吊线,全凭传统世代相传的技艺和经验,碉楼层次不一,结构严密,不仅坚固、耐久、实用,而且冬暖夏凉。修碉楼所用的大石头都是人工一块一块背上去的,一座碉楼的修建往往需要倾注几代人的心血。

  溪头村位于浙江省丽水县龙泉市,是一座拥有1400余年历史的古村落,森林覆盖率高达92%,生态文化资源丰富。

  村中还有一片以竹子为主要材料的超现代建筑群,16座建筑仿佛从土里自然生长而出,独特的设计令人眼前一亮。

  2016年,在此举办了“国际竹建筑双年展”,邀请了隈研吾在内的11位建筑大师,以竹为主题打造了“国际竹建筑文创生活村落”。

  有着600多年历史的烟墩角村,位于山东省荣成市,是亚洲最大的天鹅越冬栖息地,每年11月到次年4月,上万只天鹅从西伯利亚飞到这里栖息越冬。这里还有被称为“活的中国生态建筑标本”的沿海传统民居——海草房,这里也是渔家秧歌等传统文化的传承之地。

  海草房是极具特色的胶东传统民居,以厚石砌墙,以晒干的海中生长的大叶海苔作为材料搭建屋顶,这样的房屋冬暖夏凉,样式别致。烟墩角村现存的完整的海草房240余栋、1300余间,历史最久远的已建成300多年。

  在距离烟墩角村不远的荣成市成山镇天鹅湖生态旅游区内,可以看到不少新建筑。

  大天鹅科普馆是一座被“架起来”的建筑,这是为了不影响天鹅们的活动。建筑平面是规整的长方形,建筑物下方架空层的钢柱,直径细至6厘米,强化了建筑的悬浮感。

  天鹅湖湿地公园景观廊及观鸟塔,横向的景观廊长71米,如同湿地上的一道长桥漂浮在柔软的土壤之上,延续性竖直的瞭望塔高15.6米,如同水边的灯塔,为游客观景提供了一个高点平台。为实现桥式大跨度结构,建筑采用全现浇木模混凝土的建构方式,在增强结构整体性的同时,分隔出不同性格的建筑空间。

  天鹅湖湿地公园景观廊及观鸟塔(图源:迹·建筑事务所(TAO),摄影:陈颢)

  篁岭村位于江西婺源,已有近600年的历史,是研究徽派古建的重要样本之一。数百幢明清时期的古民居建筑随地势而建,与自然融为一体,空间错落有致,建筑色调朴素淡雅。

  耗时15年的时间,设计团队让原本自然灾害频发且衰败的空心村落涅槃重生,变为今天的乡村文旅标杆,为乡村振兴与传统村落的现代化村旅开发,提供了一个全球普适的生动范例。

  基于篁岭村特殊自然与历史背景,设计团队制定了“保环境、屋上山、貌还原”的整体建设方案。改造依地势边设计边施工,保护山水,遵循最小干预的原则重塑古村。通过对老民居逐一排危与修缮,将120栋原址民居修旧如旧,同时嵌入民宿、餐饮、展览等完整业态功能。

  在徽州的历史人文调研上,设计团队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,深入研究传统民居样态,与当地匠人通力合作,以极致匠心挖掘徽派建筑群的传统营造技艺,保护并修复了精美的建筑砖雕及木雕。

  修复后的徽州老宅宅院(图源:婺源县村庄文化传媒有限公司,摄影:SFAP)

  重庆武隆荆竹村紧邻世界自然遗产地“天生三桥”及仙女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,这里植被种类丰富多样,山林茂密,郁郁葱葱,村庄人文资源丰富,有皮影戏表演、手工蜡染展示、手工竹编等民俗文化。

  荆竹村曾经也面临着村庄空心化严重,老屋年久失修等问题。归原小镇的设计,便是希望基于对这片土地的深度理解,通过合理规划和适度干预让贫瘠的土地重焕生机,让古老的村庄再现活力。

  设计对当地特色的地形地貌及植被进行了最大限度的保留,仅引入了一些具备观赏功能的景观设施。

  为了赋予老旧建筑新功能,设计师对部分老宅院进行了改造。设计在保留原有建筑结构的基础上,修复了石墙、灰瓦、木窗等传统建筑材料,并在其旁新建了以夯土、玻璃、钢为熊猫体育官方网站材料的现代空间,形成新老材料的对话。

  设计师仅在许可的范围内进行了少量建设,以赋予场地新的功能。新建的茶亭、书吧、竹亭等,都是运用当地竹材建造而成的,并邀请了当地竹艺非遗传承人共同设计建造,在回应场地风貌的同时彰显了村庄的文化传统。

  安徽黟县西递村已有950多年的历史,至今完好地保存着典型的明清古村落风格,有“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”之称,拥有明清祠堂3座、牌楼1座、古民居224座,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。

  西递村传统古民居的基本单元一般为三开间,内向的方形或长方形,基本结构是采用抬梁或穿斗的人字形坡顶,外墙围护结构,采用山墙隔离,顶部用青石镂空雕成花卉和几何图案装饰,以花鸟虫鱼或历史场景为题,各有寓意,体现了中国古代艺术的精华。

  “天干物燥,小心火烛”,古装剧里的打更场景,至今仍在西递村上演,大家全是自愿来打更的,打更队重新成立以来,一年365天风雨无阻,村子里没有发生过一次火灾。

  浙江安吉余村是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的发源地。近年来,村庄从“采石经济”转型为“生态经济”,从粉尘漫天蜕变为山清水秀。

  现在一些年轻人在全球各地旅行和居住,并通过互联网进行远程工作,他们被称作“数字游民”,而浙江安吉便是“数字游民”的聚居地之一,所以在余村,就有了一些理念先进的新建筑。

  余村印象青年图书馆的两栋建筑,由乡村的工业遗存改建。建筑师希望将其打造成为一个复合而包容的文化场所,让村民、新青年、游客在此产生文化共鸣。这也是全国首个全生命期碳中和建筑,屋顶全部安装了光伏系统,发电量超过自身用电量,“余村印象”相较于同类普通建筑,能耗降低幅度可达到40%。

  余村印象青年图书馆(图源: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杜春宇团队,摄影:吴清山)

  建筑之一原先是水泥厂,图书馆的主要阅览空间由水泥厂建筑改造而来,建筑上部的围合被打开,使得建筑更为通透,与青山绿水互相渗透,也隐喻了余村的破茧成蝶。

  另一栋建筑原来是拉丝厂,原本的镂空外墙用轻质穿孔铝板材料进行了再现,被打造成图书馆的乡村展厅空间。

  如今,在“新农村”建设的号召下,人们开始回望乡村,重新思考城市与乡村的关系。

  年轻一代已经有人离开城市,去到乡村工作、生活,而对于一些出生在乡村的年轻人来说,如今留在家乡也能找到发展的土壤。

  正在以另一种方式重生的乡村,保留了传统村落的模样,也能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,变得更加开放与多元。

  《村庄文化|一砖一瓦,寻回乡愁 - 篁岭古村改造》(婺源县村庄文化传媒有限公司)

  “源于乡村,回到乡村”,本书梳理了我国典型的乡村景观原型,从创造式历史保存、乡愁景观的保存与恢复、公共艺术介入、多功能设施联结情感和乡土植物选用的角度,按街巷、埠头、檐廊、桥、驳岸、公共活动场院、宅院、书院、祠堂、过渡空间和田园景观等类别进行详细的图解分析,归纳出具有共性的模块,总结出具有普适性的设计策略和建设模式,方便广大读者参考借鉴。

  在城市更新过程中既要关注城市空间的再生,也要关注城市产业和城市生活的升级,这需要城市设计师的创造力、公共艺术家的想象力、区域管理者的运营力多方面共同推动,催生新的城市价值体系的形成。

  在当下的城市更新实践中,中国已经涌现出许多成功的,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更新案例,本书将这些成功的经验汇编成册,分享给更多的设计师和管理者,作为进行城市更新运营管理的参考依。

  入围2020年度中国好书,故宫博物院古建部工程师,带你读懂中国传统建筑,学习藏在木头里的智慧。

  本书从传统建筑的建造逻辑入手,趣味讲解传统建筑的构造处理、空间设计层次感、听觉设计等。分析建筑随技术发展出现的变化,解构现当代建筑与传统建筑在风格、技术等方面的关联,带您一起领略传统建筑之美,感受华夏建筑中的智慧。

  这是隈研吾所出版的唯一一本“作品全集”,精选其职业生涯中最具代表性的30个设计作品,亲述设计理念。400余张专业建筑摄影师的高清实景大图,气质绝伦,全方位展示隈研吾建筑作品的粒子性,让读者充分体悟隈研吾的“消解建筑观”。